当前位置: 青鸟 >> 青鸟的形状 >> 乡情小耿峪背柴巩钊盩厔青鸟文学38
小耿峪背柴
巩钊
题记:童年时代,值得每个人去怀念,从一年级开始,拔草、挖药、拾麦、砸石子,一直到上了初中,已经不满足那些小儿科的事了,从沿山土坡背才,进浅山割条子,最后到深山割扫帚,可称得上从童年迈向青年的三大步吧!
小时候经常听到父亲与别人闲聊时说道在田峪沟里背框柱,甘峪沟里背枋板,黑水峪里背粮,便对这个“背”字充满了好奇,怎么啥都能“背”呢?什么时候也能“背“一次东西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。
把心中萌生已久的想法告诉了几个好伙伴,得到了支持并且都愿意积极参加,便行成了决议,这个星期天去小耿峪背柴,因为小耿峪就在村南一公里多点,还有同学家在哪里,也好有个照应。
星期天早上吃过饭,几个人便拿上早已磨好了的镰刀,第一次背上了并不合身的背夹,雄纠纠气昂昂的向小耿峪沟出发了。一路上,欢声笑语,等进了峪口才发现,到处都是刚出苗的麦田,那里有我们想要的柴呢?没办法,继续向里面走,走了不远,终于看到了一面坡上有发黄色的權木,猴急地冲刺过去,到了跟前又傻眼了,全部都是发着寒光的白脸刺。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可以烧锅烧炕的柴,不是坡太陡峭就是早已被别人割过了,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,所要割的茅柴不过是春天发芽了的草,经过夏秋两季被喂猪喂牛,很难长髙成柴。无奈了只有去同学家里,告诉他父母亲我们是忠照的同学,第一次来找不到在那里才能割下柴火?老人指着屋后的树林说道:这是我护下的,你们在里面割去。
在林子的边上,长着和我们个头一样髙的蒿子,全部都是小拇指一样粗细的,很短的时间每人就割了三大捆,放上了背夹绑紧后稍做休息便准备回家。
没有想到背夹子背上了起不来,总会翻跟斗,便放下来先扶起一个人起来,等到三个人都起来了最后一个没有人扶又在翻跟斗,又放下背夹子去扶他,始终是最后一个没有人扶的起不来,就这样的在地里你起来了我又倒了不停的重复着,最后翻到了一棵柿子树跟前,我借着树伸出的弯枝才颤颤兢兢的站立起来了,在几个人的欢呼声中下了坡,来到小路上不敢歇气,怕又起不来了,好在三捆茅材份量也不重,一口气跑回了家里。
父亲看着背夹上被搙成毛蛋蛋的柴,放下了平日里的威严,问道:是不是翻跟斗了?我委屈的说:都能翻十几个跟斗呢!父亲便说:你再背上,双手握紧背夹下面的两个腿,头伸直,脖项鼓硬,在快要起来时迈开右腿,成犄角之势,身体上下和背夹平衡就好了,真的,很轻松的就背起了背夹。父亲看着我疼爱地说:我儿长大了!对我这次进山很为赞赏。
学会了背背夹,这才是我这个农村娃为讨生活走出了第一步。
作者简介:巩钊,一个在城里打工二十多年的农村人,自幼挚爱文学,虽然没有成就却痴心未改,并且愿意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。
声明:本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deyishus.com/lkzp/21.html